央视名嘴肖晓琳儿子临终遗言深刻_当前头条
可爱的菲姑娘 2023-07-04 14:14:30

前言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她曾是央视的璀璨明星,担任《新闻联播》的主持人,更是《今日说法》的缔造者。她的名字叫肖晓琳,被誉为“铁面美人”。

在她的一生中,央视演播厅无疑是她最忠诚的舞台。甚至她的孩子都感慨地说:“妈妈在电视上的时间比在家里还要长。”然而,正当她终于可以安享晚年、告别荧幕时,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:55岁的肖晓琳在异乡离世。

据说,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,肖晓琳仍然关心着他人,为他们着想。在她离去之前,留下了让无数后人感动落泪的26个字,然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

01

1962年,肖晓琳在湖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呱呱坠地。她从小就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懂事的品质,继承了父母卓越的基因。相较于同龄人在泥巴堆里嬉戏,肖晓琳更喜欢沉浸在书海中,一读便是整整一天。

肖晓琳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,工作繁忙,只有在夜晚和周六才有时间陪伴她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爷爷奶奶偶尔会来照顾她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们也是文化人,经常在家里阅读报纸,为肖晓琳营造了一个充满知识氛围的成长环境。正是在这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,肖晓琳从读书开始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。

那个时候,肖晓琳的学习成绩始终稳居前十,尽管她的父母对她并无过高期望,但她却展现出极强的自律精神。当成绩稍有波动时,她总是第一时间向父母请教,力求将知识深入掌握。

看到女儿如此拼搏,父母既欣慰又担忧。他们时常劝导肖晓琳要学会劳逸结合,放松心情,避免过度紧张。然而,肖晓琳已经拥有了开阔的视野,深知如果不努力学习,未来的生活将更加艰辛。

在小学时期,肖晓琳最常听到的是父母希望她能够平安长大,进入一所优秀的师范学校,成为一名教师,就像他们一样。虽然肖晓琳并未对此表示异议,但她的内心却早已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
直到初中时期,她开始接触学校的广播工作,逐渐沉浸在安静环境中播音的乐趣之中。

高考后,肖晓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。然而,由于她的分数太高,招生教师认为选择北广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,于是劝说她考虑其他更具竞争力的学府,甚至提议协助修改她的志愿。

肖晓琳的父母对于女儿追求播音主持职业也持有不同的看法,希望她能够选择师范专业,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稳定教师。然而,肖晓琳内心坚定,对播音主持事业充满热情,北京广播学院是她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,她下定决心要实现自己的“北广之梦”。

02

北京广播学院,即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,于2004年方才正式更名为现名。然而在当年,尽管北广已经是一所致力于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高校,但它并未被视为首都地区的最高学府。肖晓琳对于实现自己梦想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一斑。

自北广毕业后,肖晓琳回到了湖南,并加入了长沙市广播站。接下来的几年里,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和长沙市电视台相继成立。作为湖南省第一批播音主持人才,肖晓琳抓住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,进入了长沙电视台工作,并成为了市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。

尽管肖晓琳作为播音员表现出色,但初至长沙电视台时,她仍感自己如同局外人。她曾以为,只需掌握声音技巧,便可胜任播音工作,然而事实证明,想当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
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肖晓琳逐渐胜任了主持工作,并且慢慢成长为台里的业务骨干。

尽管在同行眼中,她的表现为人称赞,但她始终认为自己与真正的主持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。因此,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优秀新闻主持人的梦想,肖晓琳在长沙电视台工作两年后,于1987年毅然决定前往北京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。

在学校安静地度过了第二年的学习时光,1988年肖晓琳凭借出色的表现争取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机会。同年,她首次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身份亮相荧屏,主持了备受瞩目的《观察与思考》节目。

在制作这档节目的过程中,肖晓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历时两年深入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贫困地区进行采访。她常常穿梭于乡村田野之间,为了追求真实的报道,忍受着艰苦的环境。饥饿时,她只能啃食几口煮熟的老玉米,一天中热饭的供应也是难得的奢望。

随后,她又短暂地担任了几期《新闻联播》的主持人角色。然而,随着工作的顺利进行,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。过于平稳的工作可能让她失去对事业的热情。为了寻求更大的挑战并推动事业发展,她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,赴美国深造。

03

然而,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身边的人的反对,大家都觉得此时的肖晓琳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,不应该放下稳定的工作出国深造,风险太大,可此时的肖晓琳并不惧怕,因为她背后有着最坚实的后盾,她的丈夫会帮助她照顾家庭。

很多人不知道,早在事业有成之前,肖晓琳就已完婚立业,实现了自己的终身大事。

她的父母身体状况欠佳,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找到一个好人家,踏踏实实地度过余生。

而她的丈夫正是自己的青梅竹马,不仅对自己呵护备至,还是个孝顺父母的好男孩。

在大学毕业后,两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。然而,由于肖晓琳的低调性格以及丈夫并非主持工作出身,观众们对她们的了解并不深入。

婚后不久,这对新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。随后,肖晓琳迅速回归职场,为了确保她在前线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,丈夫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。他照顾孩子、打理家务、烹饪美食,无一不精。同事们对肖晓琳能找到如此贴心的伴侣赞不绝口。

有了丈夫的全力支持,肖晓琳得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中,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。

于是在1995年11月,肖晓琳踏上了赴美国州立大学深造的征程。初抵美国时,肖晓琳仅拥有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英语基础。在美国的正宗英语环境中,她意识到母语所赋予的优势不再存在。在一次英语摸底考试中,她成为全班倒数第一。

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她全身心投入学习,课堂上聆听英语,课余时间背单词。在短短半年时间里,她成功从倒数第一跃升至正数第一。

随后,肖晓琳继续努力,全心钻研播音和编导,这段经历,为她以后创办《今日说法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04

自美国归来之后,她便创办了《今日说法》这一标志性栏目。

《今日说法》的首播之际,肖晓琳肩负制片人与主持人的双重职责,忙碌得无暇他顾。然而,为了使《今日说法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,她决定引入台内张绍刚和北大法律系的撒贝宁两位重量级嘉宾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肖晓琳不仅在主持领域拥有卓越的能力,她的人才洞察力同样出类拔萃。

当年初出茅庐的撒贝宁,面容黝黑,身形消瘦。当肖晓琳初次见到他时,调侃道:“外面有只猴子。”张绍刚更是直言:“哪有主持人长这样的?”然而,肖晓琳却独具慧眼,看中了这位千里马般的才子。随着撒贝宁与张绍刚的加盟,《今日说法》逐渐成为了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法制栏目。

在2001年,肖晓琳荣膺第五届“金话筒”金奖的殊荣,这次获奖也是对她成绩的巨大肯定。此后,她并未停歇前行的步伐,继续投身于新的事业——《讲述》节目的创办。这一节目后来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十套的代表性栏目,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盛宴。

随着岁月的流转,肖晓琳逐渐意识到健康和休息的重要性,开始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抽出时间陪伴家人。然而,在她安逸的日子里,身体状况却逐渐出现了问题。尽管如此,她并未过于担忧,误以为只是工作压力所致,只需多休息便能恢复。

当丈夫凝视着辛勤工作了三十余载的肖晓琳,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怜惜之情,他渴望她能尽情享受生活。“或许你该考虑提前退休,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,我们也该轻松些,好好品味人生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。”

终于在2017年,肖晓琳做出了退休的决定。那一年,她迈入了五十五载的人生新阶段。

原本以为退休后便能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,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,然而命运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05

在一个宁静的午后,她独自坐在家中,突然感到腹部有些不适。起初,她以为是误食了不合适的食物,于是决定休息一下以缓解不适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疼痛感愈发强烈,让她无法忽视。在绝望中,她和丈夫一同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。经过一番检查,医生终于告诉她:“你所患的是直肠癌晚期,请做好心理准备......”

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,让肖晓琳陷入了深深的震惊。她的丈夫试图安慰她,认为可能是医院出现了误诊。为了寻求更多的证据,他们又去了其他几家医院进行检查,但结果始终如一。

当肖晓琳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后,她瞬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。一时间,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惶恐与不安,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模糊不清。

在这个时候,肖晓琳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。她悔恨自己年轻时没有珍惜身体,没有好好照顾自己,没有按时吃饭,也没有注重身体健康。然而,这些悔恨和自责已经无法改变她所面临的现实——直肠癌的诊断结果。

尽管治愈的机会看起来渺茫,但儿子劝说肖晓琳不要放弃,并且希望母亲能来自己在美国的家中居住,因为这样的话自己就能带母亲在美国寻求治疗。然而,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即使是美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阻止癌细胞的扩散速度,这让肖晓琳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奈。

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,肖晓琳紧紧握住儿子和儿媳的手,深情地说:“请务必珍惜健康,不要让我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。感谢你们!”
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肖晓琳才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,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,2017年6月,肖晓琳还是带着无尽的懊悔离去,这距离她退休仅仅过去了5个月。

她曾经认为,工作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务,而享受生活、陪伴家人则可以留待日后去实现。然而,当她面临生死抉择之际,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,没有健康,一切都将化为乌有。因此,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警示那些为了工作而牺牲健康的人们,身体健康永远都是我们生活的首要考虑因素。

肖晓琳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,她的离世让人感到惋惜,也引发了人们深思。

写在最后

肖晓琳,作为一位卓越的主持人,其主持技艺广受赞誉。她的才华不仅体现在主持领域,还延伸至制作领域,如《今日说法》一节目,深受民众喜爱。同时,她也是撒贝宁心怀感激的导师,引领他走向成功之路。

肖晓琳毕生致力于工作,为事业燃烧自己,却忽略了家人和自我关爱。然而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才领悟到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的真谛,但为时已晚。因此,她希望借此警示世人关注健康,因为身体健康才能实现人生目标。

正如肖晓琳所强调的,我们绝不能忽视健康、意外和未来。尽管我们无法预知哪一个会先到来,但无论如何,拥有健康的身体都是至关重要的。在现代社会中,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长时间的加班、应酬等现象屡见不鲜。再加上许多人缺乏锻炼,身体状况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,容易患上各种疾病。因此,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。